关键字 |
PWM技术,正弦PWM(SPWM),滞回电流控制器,谐波分析 |
介绍 |
近二十年来,各种PWM技术得到了发展。PWM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各种基本分量最大、谐波最小的输出。基于载波的PWM方法是最早开发出来的,并在大多数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载波的PWM技术中最早、最简单的是正弦PWM (SPWM)技术。传统的正弦PWM技术的利用率仅为直流母线电压的78.5%。 |
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是磁滞带电流控制器,因为它简单。该方法利用了电流回路的快速响应。另一个优点是它不需要任何负载参数的知识。但它有开关频率不规则的缺点。本文采用带低通滤波器的正弦带滞电流控制器。低通滤波器用于最小化纹波,从而减少高阶谐波。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研究。 |
正弦脉宽调制 |
A.单相双极正弦脉宽调制 |
|
为了理解单相正弦脉宽调制(双极),考虑上图1单相H桥逆变器。首先生成一个期望频率的三角波,并与正弦命令或调制电压波进行比较,如下图2所示。 |
|
当调制波幅值高于载波波幅值时,设备对Q1、Q3开启。同样,当调制波幅值小于载波幅值时,设备对Q2和Q4开启。由此产生的PWM输出如下图所示。这种技术被称为双极,因为一对器件,每个极一个,一起开关产生双极电压波。可以看到,基频输出与调制频率相同,输出PWM电压幅值与调制波幅值呈线性变化,直至调制波峰值与载波峰值相等。 |
B.单相单极正弦PWM |
|
在单相单极正弦脉宽调制中,单相H桥逆变器与单相双极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相似。这里的不同之处在于H桥逆变器的两条腿分别是开关。将左腿的调制信号v*ao与三角形载波进行比较,得到(b)部分所示的实际Vao波。该波与图2.1中的Vab具有相同的形状,只是其振幅相对于直流中心点有+/-0.5Vd的变化。右腿的调制信号V*bo与V*ao相角为180°,实际的Vbo波如(c)所示,输出电压为Vab = Vao - Vbo,如(d)所示。由于PWM的正半周期输出电压在o ~ + Vd之间变化,负半周期输出电压在o ~ - Vd之间变化,因此称为单极方案。 |
|
单相单极正弦PWM的原理可以应用到三相正弦PWM技术中。这里的调制波形相互180度位移,原理与单相单极脉宽调制技术相似。由图4可知,调制波V*ao, V*bo, V*co位移180度。三相逆变器的每支腿分别为开关。对于第一段,如果调制波V*ao的幅度大于载波,则打开上开关,否则小于下开关则打开。类似的概念用于V*bo和V*co三相逆变器的其他腿。与三相逆变器相关的术语解释如下: |
a.调频比(Mf):可以定义为PWM频率(载波频率)与基频(调制波频率)的比值。 |
如果调频不是整数,那么在输出电压处可能存在次谐波。如果频率调制不是奇数,那么直流分量可能存在,甚至谐波可能出现在输出。为抑制奇3倍谐波和偶3倍谐波,频率调制应保持3倍。 |
b.调制指数(M):定义为调制波形幅值与载波波形幅值之比。 |
如果M<1,这意味着PWM逆变器工作在欠调制,如果M>1,这意味着PWM逆变器工作在过调制。一般PWM逆变器工作在调制下。如果在过调制状态下工作,则调制波与输出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将不再存在。 |
|
最简单的电流控制PWM技术之一是图5所示的滞后带(HB)控制。它基本上是一种瞬时反馈电流控制方法,实际电流在预先指定的迟滞带内连续跟踪命令电流。如图5所示,如果实际电流超过HB,则半桥的上器件断开,下器件接通。当电流衰减并穿过较低的频带时,较低的器件被关闭,而较高的器件被打开。如果降低HB,波的谐波质量将得到改善,但开关频率将增加,这将导致更高的开关损耗。 |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三相波形。在三个三相参考信号中使用120相移,并与负载电流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所需的输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如下所示。 |
优点: |
1.优良的动态响应。 |
2.成本低,易于实施。 |
缺点: |
一、稳态电流纹波大。 |
2开关频率的变化。 |
3三相磁滞控制器之间没有相互通信,因此没有产生零电压矢量的策略。因此,只要零矢量打开,信号就会离开磁滞带。 |
四、调制过程产生次谐波分量。 |
仿真结果 |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SPWM,磁滞带PWM。Simulink模型建立在前面的方法中相应的基础上。输出端需要LC滤波器,以便滤除PWM波形并将基本结果可视化。本项目中所采用的各种PWM技术在不同负载下的谐波分析比较如下所示。 |
|
|
|
|
结论 |
比较不同PWM技术的一些主要问题: |
•良好的直流电源利用率即交付更高 |
•相同直流电源输出电压。 |
•低开关损耗。 |
良好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线性度。 |
•输出电压和(或)电流中的谐波含量低,特别是在低频区域。 |
不同的电压控制技术在输出电压上产生一定范围的谐波。从我的仿真结果中,我观察到正弦PWM与具有低开关损耗的磁滞带PWM相比,在降低低阶谐波方面更有效。 |
鸣谢 |
作者感谢Jivanadhar Joshi,助理教授,CHARUSAT, Changa,因为这项工作是由他指导的。 |
参考文献 |
- N. Mohan, W. P. Robbin和T. Undeland,电力电子:转换器,应用和设计,第二版,纽约:Wiley, 1995。
- B. K. Bose,电力电子与变频驱动:技术与应用。IEEE出版社,1997年。
- P. S. Bhimra博士,电力电子
- 电力电子脉冲宽度调制由D. Grahame zholmes和Thomas A. Lipo (IEEE出版社)。
- MohamayeeMohapatra, B.ChittiBabu,“带LC滤波器的PWM电压源逆变器的固定和正弦带迟滞电流控制器”IEEE学生技术研讨会2010年,IIT Kharagpur,03-04 / 4月/ 2010。
- J.T. Boys和S.J. Walton教授,“损耗最小化的正弦PWM逆变器”,IEE诉讼,1985年9月,第132卷b页第5期。
- MadhuMangal和G.De,“新型正弦PWM逆变器控制策略,â '  'Ãⅱ '  ' IEEE工业电子汇刊,第IA-23卷第3号,1987年5月/ 6月。
- Thomas F. Lowery和David W. Petro,“PWM逆变器馈电低压感应电动机的应用考虑因素”,IEEE工业应用汇刊,1994年3月至4月,第30卷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