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提交的EM系统将被重定向到网上投稿系统.作者被要求将文章直接提交给网上投稿系统各自的日志。

非侵袭性中央巨细胞肉芽肿1例报告。

Prathibha普拉萨德1以及苏拉·阿里·巴亚蒂2

1阿联酋阿吉曼海湾医科大学牙科学院口腔颌面病理学系。

2阿联酋阿吉曼海湾医科大学牙科学院口腔医学系。

*通讯作者:
Prathibha普拉萨德
口腔颌面病理科“,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吉曼海湾医科大学牙科学院
手机:00971551693432

收到:08/10/2013修改后:22/10/2013接受:05/11/2013

更多相关文章请访问rayben

摘要

中央巨细胞肉芽肿(CGCG)是一种发生于长骨的良性骨内病变。这是一种少见的颌部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比例为2:1,最常见于30岁以下人群。cgcg可以是侵袭性或非侵袭性的。报告病例为下颌骨后部非侵袭性中央巨细胞肉芽肿。患者是一名25岁的伊拉克男性,他向我们报告了与左下第三臼齿有关的复发性冠周炎。这种病变在阿拉伯国家发病率低,这是一种罕见的病例报告。

关键字

中央巨细胞肉芽肿,颌骨良性肿瘤,磨牙,复发性冠周炎,多核巨细胞。

简介

中央巨细胞肉芽肿(CGCG)是一种发生于长骨的良性骨内病变。这是一种少见的颌部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953年,Jaffe H L首次将其描述为“中央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比例为2:1,受影响的年龄组在30岁以下。cgcg可以是侵袭性或非侵袭性的。非侵袭性形式可能表现为无症状的肿胀或可能在常规放射检查中偶然发现。疼痛、快速生长、皮质穿孔和牙根吸收通常与侵袭性CGCG有关[2].中枢巨细胞病变在神经纤维瘤病(1型)和noonan样综合征患者中同时存在已有报道[3.].

病例报告

一名25岁伊拉克籍男性,前往阿联酋阿吉曼海湾牙科中心就诊,主诉左下第三磨牙一年来反复出现冠周炎(图1).病史显示轻压盖下有脓液渗出。牙列内其他牙齿均无疼痛症状。

dental-sciences-male

图1:1:患者25岁,男性,到我们位于阿联酋阿吉曼的牙科中心就诊,主诉左下第三磨牙一年来反复出现冠周炎。

在额外的口腔检查中,没有明显的面部不对称或肿胀。颈部触诊,左侧胸锁乳突肌痉挛。触诊时,下颌骨左下缘轻度疼痛,下颌骨内表面靠近角处有轻度硬肿胀。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嘴巴张开正常。

口腔内检查显示口腔卫生良好。左第二、第三磨牙活力试验呈阴性反应。轻轻一压,有脓液从第三臼齿盖下渗出。全景式x线片检查左下象限。

opg显示一清晰、椭圆形、透光的病灶,边缘光滑硬化,从第二和第三磨牙根尖延伸至下颌骨下缘。放射光度测量尺寸为2X1.5cm,向左下第一磨牙远端根下近端延伸3mm (图2).

dental-sciences-revealed

图2:opg显示一清晰、椭圆形、透光的病灶,边缘光滑硬化,从第二和第三磨牙根尖延伸至下颌骨下缘。

口腔外科医生转介患者行CT扫描,发现一椭圆形、单眼、骨质溶解性病变,病灶内无钙化,尺寸为25X14X10 mm,边界硬化(图3、4).下部皮质变薄和下部内侧皮质后穿明显。无牙蚀及相关软组织肿块。排除甲状旁腺肿大或任何慢性炎症的其他检查包括:

dental-sciences-unilocular

图3、4:CT扫描显示一椭圆形、单眼、骨质溶解性病变,内无钙化,尺寸为25X14X10 mm,边界硬化。下部皮质变薄和下部内侧皮质后穿明显。无牙蚀及相关软组织肿块。

•血清钙为10.5 mg/dL,正常参考值为(8.5 - 10.3 mg/dL)。

•碱性磷酸酶为84 IU/L,正常参考值为(<150 IU/L)。

•c反应蛋白为0.3 mg/L,正常参考值为(< 0.8 mg/L)。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T扫描结果,医生决定拔除第三颗臼齿,这颗臼齿已经完全长出,但没有生命危险。取出,进入病变,进行额外的骨移除,并进行活检以与其他颌骨病变如OKC,成釉细胞瘤,成釉纤维瘤等区分。

组织病理扫描及高倍镜检查显示病灶内分布大量多核巨细胞(图5).结缔组织为纤维血管。炎症细胞浸润是慢性的,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内可见坏死区域。也可见出血及红细胞外渗的区域(图6).临床、x线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符合中央巨细胞肉芽肿的诊断。

dental-sciences-Numerous

图5:大量多核巨细胞散布于病灶各处。可见出血及红细胞外渗区域(20X)。

dental-sciences-inflammatory

图6: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内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和坏死区(扫描图)。

拔牙一周后,缝合线被拆除。经检查,组织愈合正常。随访间隔2个月和6个月。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间隔2个月后的OPG显示病变大小减小,病变不透明度增加。射线照片(图7) 6个月后复查,病变尺寸进一步缩小,病变不透明度增加。建议患者每6个月报告一次x线随访。

dental-sciences-Radiograph

图7:6个月后的x线片显示病变体积进一步缩小,病变和牙窝的不透明度增加。

讨论

颌骨巨细胞肉芽肿(GCG)产生于骨中央(中央GCG)或牙周韧带或粘液骨膜(周围GCG)的周围。组织学上,中心型和外周型巨细胞肉芽肿的特征是在突出的纤维间质中存在大量多核巨细胞[2].

颌骨CGC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然而,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对流向骨骼的局部血液变化或先前的创伤的反应性肉芽肿反应[4].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征,CGCG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非侵袭性病变,生长缓慢,在患牙中不表现出皮质穿孔或牙根吸收。它经常显示新的骨骼形成。治疗后通常不会复发。研究中提出的病例结果与非侵袭型CGCG相关,使其罕见的是阿拉伯国家的发病率较低。第二种类型为侵袭型,生长迅速,表现为疼痛、皮质穿孔和牙根吸收[2].超过60%的病例发生在20岁之前,并有复发的趋势[5].

CGCG的放射学表现是可变的。中央巨细胞肉芽肿本质上是一种破坏性病变,可产生边缘相对光滑或粗糙的透光区,有时可见微弱的小梁。病变通常表现为单发放射透光,多房样貌,或较少见的单眼样貌,必须与其他颌骨病变如OKC、成釉细胞瘤等鉴别[6].

明确的腔室常出现,特别是在较大的病变中。可因皮质板的不同程度的扩张和破坏而明确或不明确。在生长缓慢的病变中,边界通常很清楚。前颌比后颌更常见,常穿过中线。下颌骨比上颌骨更容易受到影响[7].病变导致牙齿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的病例与这一发现相关,尽管没有观察到牙根和硬膜吸收和牙齿移位。巨细胞肉芽肿的外观不是病理性的,可能与颌骨的许多其他病变相混淆,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如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黏液瘤、成釉细胞纤维瘤、骨化纤维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天使瘤。由于临床及放射学特征不明确,最终诊断须以组织病理学为依据[8].

CGCG由松散的纤维性结缔组织间质组成,其间散布着许多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和小毛细血管。胶原纤维通常不会成束聚集;然而,成群的纤维往往呈现出螺旋状的外观。多核巨细胞在结缔组织中很常见,但并不一定很丰富。这些巨细胞的大小因病例而异,可能只包含几个或几十个细胞核。此外,常可见大量陈旧性渗血灶及相关含铁血黄素色素,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骨样或骨小梁的新灶也经常可见,特别是在病变的周围。

成纤维细胞来源还是单核/巨噬细胞存在争议。Itonaga等人最近的研究表明,颌骨CGCG中的巨细胞是破骨细胞样的,由单核/巨噬细胞前体分化为破骨细胞[2].

CGCG由两种不同的细胞群组成:多核巨细胞和梭形基质细胞。根据现有的证据,后者被认为是肿瘤细胞的增殖[9].对CGCG的免疫组化研究有助于建立细胞谱系,支持多核巨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的理论。而侵袭型CGCG中降钙素受体表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最近,Kruse-Loser等人也证明了CGCG的侵袭性变异表现出大量的巨细胞、增加的有丝分裂活性和高分数表面积[6].目前的病例显示每高功率场有13-15个巨细胞。结缔组织显示中度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群,这与非侵袭型的组织病理学相关。

CGCG的治疗取决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巨细胞肉芽肿的一般治疗方法是刮除术或手术切除。用这种方法治疗的病变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被新骨填满,而且愈合起来毫无困难。偶有病变复发。周围骨切除术清除明确的局部病灶,复发率低。影像学显示皮质穿孔的广泛病灶必须行根治性切除。72%的复发发生在侵袭性形式,3%的复发发生在非侵袭性形式[11].我们采用拔除责任牙,然后刮除和周围骨切除术来获得病变的活检。

在我们的患者中,OPG显示6个月后新骨形成增加。6个月后新形成骨的骨密度高于治疗2个月后服用的OPG。要求患者每6个月随访一次。

结论

尽管颌骨的CGCG过程被认为是良性的,但文献中也有一些报道观察到转移。此外,恶性转化为骨肉瘤或纤维肉瘤,多形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已被报道,这要求及时诊断。

参考文献

全球科技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