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
升压逆变器,三次谐波注入,并网逆变器,分布式电源 |
介绍 |
常规电压源逆变器可能是最重要的功率变换器拓扑。它被用于许多不同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传统逆变器的一个特点是瞬时输出电压始终低于输入直流电压。因此,当需要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时,必须在直流电源和逆变器之间使用升压变换器。 |
一种单相电压源逆变器(单相升压逆变器)由Ramón Cáceres和Ivo Barbi[1],[2]提出。单级升压逆变器可以根据占空比[3]产生大于输入直流电压的输出交流电压。在[4]中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相升压逆变器,该系统由三个DC - DC双向升压变换器组成,其公共点(O)如图1所示。这些转换器产生直流偏置正弦波输出。每个转换器的交流组件与其他转换器的相位相差120度,主要优点是仅使用6个带小型无源元件的igbt来产生比输入直流电压更大的输出交流电压(即该系统可以放大电源,如可再生能源)。本文的主要贡献有: |
•采用三次谐波注入技术,提高升压逆变器的增益。 |
•研究并网三相升压逆变器的性能。 |
本文组织结构如下:第一节介绍升压逆变器的性质。第二节有助于理解升压-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原理。第三节介绍了如何利用三次谐波注入来提高升压逆变器的增益。第四节介绍了三相并网升压逆变器的性能。第五节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概念,最后第六节总结了本文并给出了参考文献。 |
|
|
操作原理 |
三相升压逆变器的每个相由两个igbt、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有一个共同点的电容器(O)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负载连接到逆变器端子并创建另一个公共点(N),该公共点不得连接到电容器公共点。 |
每个电容器的参考电压有两个分量: |
•直流分量(Kdc):各相均相同,且必须大于交流分量峰值Kac与直流输入电压Vdc之和。 |
•交流分量:每个变频器的交流分量大小相同,但与其他变频器相差120度。如(1) |
负载通过不同的电容连接(图1),以防止直流元件出现在负载端子上。Eq(2)显示了转换器输出线对线电压,可以馈电任何三相负载。 |
|
对于a相,可得到连续导通模式下的输出电压关系如式(3),其中D为dc - dc变换器的占空比。要得到a相电容上的VAOref,该相参考占空比的瞬时值可由式(4)得到, |
|
如图2所示,可以很容易地产生PWM脉冲,其中fsis是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利用matlab /SIMULINK包对三相逆变电路进行建模。将模型参数按表一所示值进行调整,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b可知,由于占空比的变化,VAO(t)的交流分量是不对称的;升压变换器中电容电压波动与占空比值呈线性相关。这种不对称性意味着在输出电压中有一个均匀的谐波分量。图3c显示了相对于基本分量的偶次谐波值,必须注意的是偶次谐波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小于IEEE标准值[5]。 |
三次谐波注入 |
谐波注入可以产生平顶相位波形,提高逆变器的效率[6-8]。这种方法有可能扩展所有PWM逆变器的额定值(增加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该方法涉及到在交流分量上增加三次谐波。三相电源中的三次谐波从线对线波形中消除。 |
表一三相升压逆变器参数 |
|
在交流分量上增加六分之一的三次谐波,峰值降低0.866,而不改变基波[9]的幅值。该过程如图4所示。然后可以通过一定的因素增加调制波的振幅,从而再次利用逆变器的全部输出电压范围。通过调整这一因素,交流分量的峰值可以相等统一。从图4可以看出,前一个峰值为0.866。因此 |
|
因此,如图4所示,添加六分之一的三次谐波会使相位电压波形的基波振幅增加15%,因此在线路电压波形中也会增加15%。由于相位波形中的第三次谐波分量将被取消,因此线对线波形没有失真。 |
对于100V直流电源和250V直流元件,无谐波注入时,输出相电压幅值可达150V,即150V为最大允许电压。 |
在第三次谐波注入情况下,输出相位电压幅值可达172.5V (1.15*150V)。参考输入等于最大允许电压的25%和50%时的仿真结果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输出电压应用于三相电阻负载(每相30欧姆)。仿真结果如表二所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交流分量上增加第三次谐波,可以提高三相升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当三次谐波的幅值为基波幅值的六分之一时,输出电压增加最大。该方法允许输出电压增加15%。 |
表二。输出相位电压的大小 |
并网模式 |
可再生能源要求直流-交流转换级满足电网电压和频率要求。孤岛模式下,逆变器通过调节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来控制交流负载。电网恢复后,逆变器应保持并网运行模式,电网掌握母线电压和频率。 |
图4所示。通过增加三次谐波来增加基本输出电压。 |
|
|
|
并网升压逆变器框图如图7所示。Pref和Qref用于确定控制功率流的所需电流分量(igd ref, igq ref)。饱和块用于定义逆变器的有限过载能力。逆变开关不能过载,最大允许电流调整为满载电流的1.5倍。然后,利用电流控制器获取电容参考电压的交流分量(PI电流控制在同步参考系中)。然后在交流分量上添加合适的直流分量,得到逆变器参考电压。选择直流分量是为了保证在单位调制指数(最小THD)下正常工作,即Kdc=Kac+Vdc。在逐相PWM发生器子系统中注入三阶谐波分量的选项如图7所示。 |
建立MATLAB模型,数据如表III所示。研究了并网升压逆变器在正常和异常工况下的性能。 |
案例1:本案例研究了升压逆变器在正常/健康条件下的性能。将有功功率阶数调整为4kW,无功功率阶数调整为0 VAR,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
案例2:在故障状态下测试升压逆变器的性能,电网中出现远程故障,在t=0.05s时电压下降50%,在t=0.1s时电压下降消除。在指定故障位置,预计故障级别会上升,但由于逆变器的过载能力有限,会自动降低参考电压,将故障电流限制在满载电流的1.5倍。该案例的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仿真结果表明了升压逆变器在并网应用中的有效性。由于它具有增强能力,它将适合于将可再生能源整合到电网中。此外,它有一个正弦输出电压,即不需要交流输出滤波器。 |
表3。与电网相关的升压逆变器参数 |
|
|
实验装置 |
建立实验装置(图10): |
•验证升压-逆变器的正常工作,并显示其在孤岛模式下的升压能力。 |
•探索三次谐波注入对其量程扩展的影响。 |
•评估正常运行条件下并网升压逆变器的性能。 |
实验装置由一个三相逆变器组成,由一个高压驱动器、三个电容器、三个电感、电阻负载和直流电源驱动六个igbt。由德州仪器DSP TMS320F28335产生3 kHz开关频率的发射脉冲,以获得所需的相位电压。应用以下测试: |
试验一:为验证升压逆变器的正常工作,对设置参数进行调整,如表IV所示。试验结果如图11a、11b所示。显然,实验结果验证了升压-逆变器的概念 |
测试二:通过向交流组件注入三次谐波来测试一个扩展增益升压逆变器。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11c所示。很明显,逆变器增益在输出电压不失真的情况下延长了15%。 |
测试三: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并网升压逆变器的性能也进行了实验测试。在该模式下,使用升压逆变器向电网注入一定的功率(30W, 0VAR)。图11d显示了通过接口电抗耦合到电网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电网供电电流如图11e所示,很明显,电网供电电流相对于其电压为负,即功率(30W)注入电网。 |
|
图10三相升压逆变器实验装置 |
图11 (a)试验I:电容和相位电压(b)试验I:电感和电源电流,(c)试验II:电容和线路电压,(d)试验III:升压逆变器输出电压,(e)试验III:电网电压和电流。 |
结论 |
本文讨论了三相升压逆变器,它适用于将一定数量的可再生电力传输到交流负载(低成本分布式逆变器)。本文的主要贡献有: |
•采用三次谐波注入技术,使升压逆变器增益提高15%。 |
•研究其连接到电网时的性能。 |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将可再生电力传输到交流负载),并网升压逆变器是有效的。它也将在异常情况下有效,因为它贡献有限的故障电流,由于其电流控制器的最大电流限制。 |
鸣谢 |
本文由卡塔尔国家研究基金(卡塔尔基金会成员之一)的NPRP资助NPRP 4 - 250 - 2 - 080得以出版。在此所作的声明完全是作者的责任。 |
参考文献 |
- Ramon O. Caceres和Ivo Barbi“Boost DC-AC转换器:分析,设计和实验”,IEEE电力电子汇刊第14卷第1期,第134-141页,1999年1月。
- Minsoo Jang, M. Ciobotaru, V.G. Agelidis,“基于boost-逆变器的单相并网燃料电池系统”,IEEE反式。powerElectron。,第28卷,no。1,第279 - 288页,2013年1月。
- Pablo Sanchis, Alfredo Ursæa, Eugenio Gubía和Luis Marroyo“Boost DC-AC逆变器:一种新的控制策略”IEEE电力电子汇刊,第20卷第2期,第2页343-353, 2005年3月。
- Carlo Cecati, Antonio Dell 'Aquila和Marco Liserre“一种新型三相单级分布式电源逆变器”,IEEE电力电子汇刊,第19卷第5期,页1226-1233 ,September 2004.
- S. M. Halpin《IEEE和IEC谐波标准的比较》IEEE电力工程学会会员大会, 2005, Vol. 3,pp。2214-2216, June2005.
- Michael A. Boost和PhoivosD。Ziogas“最先进的载波PWM技术:关键评估”IEEE工业应用汇刊,第24卷第2期,第2页271-280, March 1988.
- Vassilios G. Agelidis, Phoivos D. Ziogas, and GezaJoos "死带PWM开关模式"IEEE电力电子汇刊,Vol.11,不。4页。522-531 ,July 1996.
- Vladimir Blasko“混合PWM策略结合改进的空间矢量和三角形比较方法,”27thIEEE电力电子专家会议,第2卷,第1872-1878页,1996年6月。
- John a . Houldsworth和Duncan a . Grant“利用谐波失真来增加三相PWM逆变器的输出电压”,ieee工业应用汇刊,卷IA-20号5页。1224-1228, September 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