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提交的EM系统将被重定向到网上投稿系统.作者被要求将文章直接提交给网上投稿系统各自的日志。

用于缺口带操作的简单微带矩形单极天线

M.Veereshappa1, Dr.S.N.Mulgi2
  1. 莱彻尔:印度卡纳塔克邦584 101,l.v.d.学院电子系副教授
  2. 印度卡纳塔克邦古尔巴尔加585 106,古尔巴尔加大学,PG研究和应用电子学研究系教授
有关文章载于Pubmed谷歌学者

更多相关文章请访问国际电气、电子和仪器工程高级研究杂志

摘要

提出了一种低轮廓矩形单极微带天线用于缺口带操作。该天线结构简单,由一个L型槽加载的2.34 X 3.04平方厘米的矩形辐射贴片组成,采用低成本衬底材料FR4制成截断角。所提出的天线采用顶地平面和底地平面。研究了l型槽对缺口带变化的影响。天线的工作带宽为31.75%和40.87%,增益最高可达11.07 dB。在这两个波段天线都有全向辐射特性。所提出的天线可应用于工作频率在7至16 GHz之间的微波通信系统。

关键字

角截断,微带天线,单极子,槽,全向

介绍

微波通信系统的新趋势往往要求天线尺寸紧凑、设计简单、外形薄、重量轻、成本低、平面结构和易于制造。微带天线是满足这些要求的较好选择。微带天线的设计和开发是在微波通信中具体应用的较好选择。文献报道了大量关于缺口带操作设计和开发的研究[3-11]。文献中介绍的大多数天线要么结构复杂,要么体积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比常规微带天线更细致的制造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展示了一种简单的技术来实现矩形单极子天线的缺口带操作。

天线几何设计

为达到较高的精度,采用计算机软件Auto-CAD绘制了天线的工艺图,并采用低成本的fr4 -环氧基板材料制作,其厚度h = 0.16 cm,介电常数r = 4.4。
图1显示了角截断l槽矩形单极微带天线(CTLSRMA)的俯视图几何结构。图1中基底面积为L ï ´W cm。在基片的上表面,在微带线的两侧用高度等于馈线Lf长度的接地面,间距为0.1 cm。在基片底部的微带线以下使用高度为Lf的连续接地铜层。利用文献[2]中传统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公式,设计了频率为3ghz的CTLSRMA。矩形斑块的长度为Lp,宽度为Wp。馈电装置由长Lt、宽Wt的四分之一波变压器组成,在贴片馈电和长Lf、宽Wf的微带线馈电之间形成匹配网络。在微带线馈电的尖端使用半微型A (SMA)连接器,用于馈电微波功率。在图1中,矩形斑块的四个角分别用Tx和Ty的垂直和水平长度截断。在垂直长度为X,水平长度为Y,宽度为Z的辐射补片上再加载l型槽。 The L-slot is placed at a distance 0.2 cm from the non radiating side Lp of the patch.
图像
图2为角截断移位L槽矩形单极微带天线(CTSLSRMA)几何结构。图中L-slot位置移位,L-slot距离贴片非辐射边缘0.4 cm。图2的其他几何形状与图1相同。拟天线的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图像
图像

实验结果

在矢量网络分析仪(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公司ZVK型号1127.8651)上对天线带宽超过回波损耗小于- 10db进行了实验测试。CTLSRMA回波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如图3所示。从这个图中,实验带宽(BW)是用下面的方程计算的,
图像
式中,f1和f2分别为回波损耗达到- 10 dB时频带频率的下切和上切,fc为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线工作在7 ~ 16 GHz之间,在f1和f2处有两种谐振模式,即7.76 GHz和13.84 GHz。由式(1)测得BW1和BW2实验-10 dB带宽的幅度分别为2.71 GHz(31.75%)和5.43 GHz(40.87%)。在BW1和BW2之间出现了0.68 GHz(9.89-10.57)的缺口带。获得的双带响应是由于贴片上不同的表面电流。由于微带线馈电和顶地平面的耦合作用,CTLSRMA的基频模从设计频率3 GHz漂移到7.76 GHz。
图像
图4显示了CTSLSRMA的回波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天线工作在BW3和BW4两个频段。在BW3 ~ BW4测得的工作频带的幅值分别为2.86 GHz(32.98%)和5.54 GHz(41.87%)。从图4进一步可以看出,与BW1和BW2 CTLSRMA相比,CTSLSRMA的工作频带能够拓宽。缺口带(10.10-10.46)出现在BW3和BW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了3.50%。因此,贴片上l槽的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天线的缺口带操作
图像
采用绝对增益法测量天线的增益。分别测量了锥角天线发射‘Pt’的功率和被测天线(AUT)接收‘Pr’的功率。利用这些实验数据,用公式计算AUT的增益(G) dB,
图像
式中Gt为锥形喇叭天线的增益,R为发射天线与AUT之间的距离。由式(2)可知,在BW1和BW2中,CTLSRMA和CTSLSRMA的峰值增益分别为10.73 dB、7.32 dB,在BW3和BW4中分别为11.07 dB、10.27 dB。由此可见,与CTLSRMA的增益相比,CTSLSRMA能够提供更大的增益。
在CTLSRMA和CTSLSRMA的工作波段测量了它们的共极和跨极辐射模式。在4.70 GHz和4.87 GHz测得的典型辐射图分别如图5至图6所示。得到的图案本质上是全向的。
图像
图像

结论

通过详细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一种用于缺口带操作的微带进给CTLSRMA。天线在7到16 GHz范围内的两个频段工作。如果l槽的位置被移动,天线对双波段再次工作,但减小了缺口波段的幅度,导致工作波段增强。与CTLSRMA的增益相比,CTSLSRMA也增强了增益。在这两种情况下,天线都具有全向辐射特性。所提出的天线设计和制造简单,并且使用低成本的基板材料。有了这些特性,所提出的天线可以在频率范围为7到16 GHz的微波通信系统中应用。

确认

作者要感谢科学技术部(DST),印度政府。新德里,在拳头项目下批准该部门的矢量网络分析仪。作者也要感谢航空发展机构(ADE), DRDO班加罗尔提供他们的实验室设施,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进行天线测量。

参考文献

  1. Constantine A. Balanis,天线理论分析与设计,John Wiley,纽约,1997。
  2. I. J. Bahl和P. Bharatia,微带天线,Dedham, MA: Artech House,新德里,1981年。
  3. 张鑫,吴伟,姜俊波,宋岳,“基于多波波导馈电的单极子超宽带天线设计”,光子学报,39(1),2009年1月,pp.88-91。
  4. 李立贤,钟顺实,陈敏华,“基于结构缺陷的带缺口超宽带天线”,光子学报,52(2),2010年2月,pp.286-289。
  5. 闫亚东,周锡朗,吴林生,尹文燕,“一种新型的微针馈电双带缺口宽带天线”,光子学报,53(4),2011年4月,pp.704-706。
  6. M. Veereshappa, S. N. Mulgi, S. K. Satnoor,“一种用于超宽带操作的简单单极天线的新设计和开发”,微波与光学技术,54(4),2012年4月,pp.953-955。
  7. 刘国强,刘国强,“带缺口特性的超宽带槽天线”,光子学报,34(8),2012年8月,pp.1829-1832。
  8. 翟慧卿,欧金霞,李桂红,李龙,梁长红,“一种基于双带槽的超宽带天线设计”,光子学报,33(3),2013年3月,p.583- 583。
  9. 刘立文,余涛一,“基于弯曲线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光子学报,35(5),2013年5月,pp.1085-1091。
  10. Mohammad Ojaroudi和Nasser Ojaroudi,“用于超宽带系统的低轮廓槽天线”,微波与光学技术,55(5),2013年5月,pp.951-954。
  11. 徐洁,沈东雅,郑建峰,张秀普,吴柯,“一种新型微型超宽带天线”,光子学报,33(6),2013年6月,pp. 102 - 106。
全球科技峰会